大腸癌3大檢測技術 可驗不同階段大腸癌風險

2022年12月15日

大腸癌患者在全球過去十年有上升趨勢,但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而關鍵在於及早進行大腸癌檢查,如能在小瘜肉階段已發現並醫治,存活率可高達100%。本港目前普遍的大腸癌測試方法共有3種,包括「大便隱血測試」、「照腸鏡」和「M3CRC 細菌基因檢測技術」,可驗出不同階段的大腸癌風險。

 

M3CRC檢測技術:

 

可驗出的最早階段:

大腸癌的初生階段——少於5毫米(mm)的小瘜肉或瘜肉復發的風險。

 

原理:

腸道是一個非常動態的環境,如被大量惡菌佔領,則助長瘜肉或腫瘤生長。從糞便樣本的細菌基因,可透視病人的腸道是否受感染。研究發現,大腸癌及腺瘤性瘜肉的患者的糞便樣本有3種致癌惡菌(合稱M3),包括:Lachnoclostridium sp. 中的m3、具核梭桿菌屬(Fn)及梭狀芽胞桿菌屬(Ch)。M3是中大發明的創新基因標誌物,可用於非入侵性的大腸癌風險檢測的同時,更可偵測大腸癌的初生階段——即小瘜肉,有效搗截演變成大腸癌。

 

可靠度:

連少於5毫米的小瘜肉或瘜肉復發也偵測得到的「非入侵性大腸癌風險檢測」,其偵測大腸癌的靈敏度高達 94%,相當於大腸鏡檢查,而毋須承受手術風險。

 

大便隱血測試

可驗出的最早階段:
靈敏度約60%,對於驗晚期大腸癌(第3-4 期)較有效,因末期大腸癌或會出血。

原理:
大便隱血測試全名為「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測試糞便樣本中的血紅蛋白(血液)。此測試並非直接驗大腸癌或瘜肉,而是測試糞便樣本中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隱藏血液,能減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可靠度:

此技術局限在於其在測試早期腸癌風險(靈敏度僅7.6% ),也可能無法檢測到沒有出血的腫瘤。早期癌前病變(如腺瘤性瘜肉)可能完全沒有癥兆和滲血,大便隱血測試便可能出現「假陰性」,未能驗出潛伏的癌細胞。根據香港癌症統計中心公佈的大腸癌分期存活率報告,倘若大腸癌第四期才確診的話,其五年存活率只剩下9.3%,而且最難治療,因為癌症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

 

大腸鏡:

可驗出的最早階段:

一般可在瘜肉生長階段發現,但需視乎瘜肉的大小、形態和位置,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

原理:

照腸鏡的正名是大腸內窺鏡檢查或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原理是醫生使用一支設有微型攝錄機的可彎曲軟管,經肛門進入身體進行大腸檢查。如果發現瘜肉或腫瘤,通常會即時將其切除,防止其發生癌變。

可靠度:

腸鏡屬於入侵性檢查,有潛在風險(如:刺穿腸道或切除瘜肉所引起的併發症)。腸鏡的可靠性要視乎做檢查前腸道清潔是否徹底 ,結腸鏡在腸道內移動情況,以及腸道瘜肉是否難以辨別的類型,或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是醫生「走漏眼」,也會影響腸鏡的可靠性。

 

網購M3CRC 小盒子:https://bit.ly/3T398m0

 

【G-NiiB® M3CRC的特色】

  • 全球首創可偵測小瘜肉及瘜肉復發之#非入侵性高靈敏度大腸癌風險檢測
  • 超過70% 私家醫院及150間診所採用
  • 檢驗糞便樣本內的細菌,偵測大腸癌、腺瘤性致癌瘜肉及瘜肉復發 3大風險
  • 偵測大腸癌的靈敏度高達94%,可信度相當於大腸鏡檢查
  • 可作一線篩查,而減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檢查(如大腸鏡)的風險
  • 早期偵測及透過飲食建議改善腸道健康,避免大腸癌及減低死亡風險
  • 技術已在香港、美國、歐洲、中國、台灣申請專利,精進微生物科技獲香港中文大學獨家授權使用

 

【M3CRC 風險評估報告內容】

  • 腺瘤瘜肉風險指數(4級別:低、中、中高、高)
  • 大腸癌風險指數(4級別:低、中、中高、高)
  • 大腸腺瘤瘜肉復發風險指數(2級別:低、高)
  • 醫生解讀報告
  • 個人飲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