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間的患者急劇增加,過敏症狀不但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帶來長期不適。國際醫學研究指出,腸道菌群失衡與常見的3大過敏反應有密切關係。通過平衡腸道微生態,能預防或有助紓緩濕敏等過敏症狀。
少量致敏原可引起過敏反應
人體免疫系統是重要的防禦機制,會對抗有潛在威脅的外來物質入侵。當檢測到病毒等外來物質入侵時,免疫細胞便會產生抗體以擊退入侵者。過敏反應是人體免疫系統對身體無害的外來物質(即致敏原)產生的過激反應,作出攻擊,常見3大過敏反應包括:呼吸道(氣管)、皮膚(濕敏)和食物引起。這些免疫反應症狀包括皮膚痕癢、紅腫出疹、打噴嚏、流鼻水、嘔吐、腹瀉,嚴重者甚至出現上呼吸道水腫阻塞(嘴唇﹑舌頭﹑喉嚨腫)導致呼吸困難及休克,有致命的危險。即使少量致敏原也可以引起過敏反應,症狀通常在接觸致敏原數秒至數分鐘内發生。
國際多份醫學研究先後指出,腸道微生物可以調節免疫反應。人體有超過70%免疫細胞在腸道,腸道菌群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通過平衡 Th1 和 Th2 細胞的活性,以及調節固有層(lamina propria)黏膜中的 Th17 和調節T細胞(Treg),在對不同抗原(antigens)產生效應或耐受性。腸道菌群和腸黏膜結合形成的免疫屏障不僅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而且能有效防止致病物質的入侵和菌群內毒素移位。
常見皮膚濕敏、食物和氣管過敏問題
當腸道微生態失去平衡(gut dysbiosis)時,即壞菌增加而好菌被抑制,會破壞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口服耐受性和增加腸道通透性的風險,從而誘發過敏反應,例如常見的皮膚濕敏、食物和氣管過敏問題。
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數量,在具有過敏傾向兒童發展成過敏性症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兒童腸道黏膜 sIgA在維持腸道淋巴細胞對食物的免疫耐受方面至為重要。sIgA是人類的黏膜免疫當中的主要抗體,當嬰兒和兒童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腸道益菌減少,致使腸道黏膜分泌sIgA 抗體水平下降,使腸道黏膜屏障未能阻止食物抗原入侵,導致患者血清中出現抗食物蛋白的抗體(IgE),從而誘發過敏反應。以「食物過敏」為例,牛奶、甲殼類、花生、堅果、蛋或魚等,對個別人士來說都可能是致敏源,大多在進食後5分鐘到1小時內出現例如眼腫、嘔吐、腹瀉或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研究指出,過敏性的免疫功能障礙,與腸道微生物組成和功能的差異有密切關係。採用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有望通過恢復腸道微生態的功能。研究亦證實,當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組合,產生協同健康效應,能預防或有助紓緩濕敏等過敏症狀。
相關醫學研究:
Pascal, M., Perez-Gordo, M., Caballero, T., Escribese, M. M., Lopez Longo, M. N., Luengo, O., Manso, L., Matheu, V., Seoane, E., Zamorano, M., Labrador, M., & Mayorga, C. (2018). Microbiome and Allergic Disease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9, 1584.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8.01584
Elazab, N., Mendy, A., Gasana, J., Vieira, E. R., Quizon, A., & Forno, E. (2013).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in early life...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3-0246
Chang, Y. S., Trivedi, M. K., Jha, A., Lin, Y. F., Dimaano, L., & García-Romero, M. T. (2016). Synbiotic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15.3943
Tang, M. L., & Lodge, C. J. (2016). Examining the Evidence for Using Synbiotics to Treat or Prevent ...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15.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