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多年来高踞本港三大癌症杀手之一,最新公布2020年新症共有5,087宗,其新增率及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明显持续攀升。可惜目前沿用已久的 #大便隐血测试 及 #大肠镜 检查方法,各有局限及风险。
- 想验肠癌但唔想入院?
- 想轻松方便又验得准?
- 唔驶事先戒口兼洗肠?
大肠癌是少数可以透过定期检查来预防的癌症,越早发现并及早治疗,生存率^1越高。 (^1 指从确诊起计5年的生存率)
小瘜肉阶段的生存率:100%
第1期的生存率:95.7%
第2期的生存率:87.3%
第3期的生存率:68.7%
第4期的生存率:9.3%
M3CRC全球最新非入侵性大肠癌检测技术,由G-NiiB科学家团队研发,突破以往验肠癌的种种局限,从源头小瘜肉堵截大肠癌。
G-NiiB是 #香港中文大学 衍生的生物科技公司,由全球知名临床医生教授科学家创立,团队成员早于15年前进行大肠癌研究、筛查及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早在2008年,现任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与团队,率先成立「中大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推动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为近8,000名无病征人士提供大肠癌筛查,结果成功揪出大肠癌隐形患者;超过1,500名无病征的市民,证实患有癌症或前期癌症病变,因而把握到及早治疗的机会。
「大肠癌筛查计划」从08年起推出首3年间,已共有约35,000多名市民登记,反映大肠癌筛查的需求殷切,并证明为无病征人士进行筛查,能有效发现前期癌症病变,是间接促成本港2014年政府推出「大肠癌筛查计划」的先驱。
G-NiiB全球首创崭新技术M3CRC,由香港中文大学肠道微生态科研团队研发,利用独有的亚洲人宏基因大数据,鉴别出一种崭新的微生物标志物M3,能有效作出非入侵性大肠癌及腺瘤性瘜肉(即大肠癌的前身)的检测。透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 #细菌基因(M3),及可反映肠道是否出血的「血红蛋白水平」,便可得知患大肠癌或瘜肉(及复发)的风险,连小于 5毫米的瘜肉都验到。
G-NiiB® M3CRC的特色:
- 透过检验粪便样本内的细菌组合,可侦测大肠癌及瘜肉的风险
- 侦测大肠癌的灵敏度高达94%,相当于结肠镜(大肠镜)检查
- 与其他非入侵性检测相比,更能侦测到大肠小瘜肉
- 可作一线筛查,而减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检查(如大肠镜)的风险
- 除风险评估外,报告还会提供饮食建议,有助改善肠道健康
- 技术已在香港、美国、欧洲、中国、台湾申请专利,精进微生物科技获香港中文大学独家授权使用
相关资料:
中大发现本港三成无病征的市民被确诊有大肠癌前期肿瘤
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hk-discovers-up-to-30-of-asymptomatic-subjects-in-hong-kong-suffered-from-pre-cancerous-bowel-tumors
中大欢迎政府资助大肠癌筛查 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结果显示约一成半参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变
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hk-welcomes-governments-proposal-on-bowel-cancer-screening-territory-wide-bowel-cancer-screening-programme-shows-14-of-participants-diagnosed-with-bowel-cancer-or-pre-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