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免疫年龄细胞 预防提早衰老

2022年8月16日

免疫系统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而衰老可能是变得更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但在免疫健康方面,并非纯粹以年龄来划分。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可能比他的实际年龄更老或更年轻。年轻人士可能拥有长者级的免疫系统,而健康长者的免疫系统也可能比实际年龄更年轻。免疫年龄「可升可跌」,那么有没有方法,来增强或扭转免疫系统的时钟呢?

免疫系统是一种防御机制,当检测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外来物质入侵时,「先天免疫系统」迅速做出反应以对抗入侵(亦即是「感染」)。然而,如果先天免疫系统未能摧毁入侵者,「适应性免疫系统」将使用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类型)记住特定的病原体,并在下一次感染时将其击退。

尤其是B细胞,在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它们可以产生称为「抗体」的 Y 形蛋白质,标记抗原以供身体破坏;还发出抗炎「化学信息」(称为「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与细胞交流以启动免疫反应。 B 细胞可以识别自身抗原,因此它们不会攻击您的健康细胞。最近的研究还揭示了 B 细胞介导不依赖抗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免疫年龄是衡量免疫细胞检测和击败外来入侵者能力的指标。当免疫系统减弱或老化时,B 细胞的减少会导致对新抗原的有效反应能力降低,进而引发体内器官的过激免疫反应。消化系统疾病、反覆生病、过敏、慢性疲劳、以及病愈时间较长等,都是免疫系统老化的症状。

我们的免疫功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在一生中发生变化。影响免疫年龄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肠道菌群。大约 70% 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中,健康的肠道含有有益的肠道细菌和免疫细胞,可以抵御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源。肠道微生态失衡会阻碍抗体产生,并导致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引发胃肠道症状和其他相关疾病。

健康的肠道益菌可以降低您的免疫年龄。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的一项研究,与服用微生物组免疫配方的患者相比,他们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降低了 80%,而 B 细胞的比例则提高了 1.5 倍。

G-NiiB「免疫+」微生态免疫力配方(SIM01)由中大独家授权,最新研究结果表明,SIM01 可加速抗体形成,降低鼻腔病毒量和发炎指数,并促进康复。该研究最近发表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

 


相关医学研究文献:

Zhang, L., Xu, Z., Mak, J., Chow, K. M., Lui, G., Li, T., Wong, C. K., Chan, P., Ching, J., Fujiwara, Y., Chan, F., & Ng, S. C. (2022). Gut microbiota-derived synbiotic formula (SIM01) as a novel adjuvant therapy: An open-label pilot study.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0.1111/jgh.15796.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111/jgh.15796

Lawton G. (2020). You're only as young as your immune system. New scientist (1971), 245(3275), 44–48. https://doi.org/10.1016/S0262-4079(20)30646-1

Ahadi, S., Zhou, W., Schüssler-Fiorenza Rose, S. M., Sailani, M. R., Contrepois, K., Avina, M., Ashland, M., Brunet, A., & Snyder, M. (2020). Personal aging markers and ageotypes revealed by deep longitudinal profiling. Nature medicine, 26(1), 83–90.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719-5

Goudsmit, J., van den Biggelaar, A., Koudstaal, W., Hofman, A., Koff, W. C., Schenkelberg, T., Alter, G., Mina, M. J., & Wu, J. W. (2021). Immune age and biological age as determinants of vaccine responsiveness among elderly populations: the Human Immunomics Initiative research program.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6(7), 753–762. https://doi.org/10.1007/s10654-021-0076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