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6日
新型变种病毒Omicron逐渐取代Delta肆虐全球,然而尚未找到「对策」,专家已再度发现Omicron的亚型变种BA.2。虽然Omicron 病毒据报相对温和,但感染新型病毒后出现的后遗症(称为「长新冠」)如疲倦、记忆力差、失眠、脱发、焦虑等征状仍然不容忽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可能影响其康复后会否出现「长新冠」的后遗症。
研究员更发现81种细菌与不同类别的「长新冠」后遗症相关,例如: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与「机会病原菌」关系密切;「长新冠」患者缺乏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以及假小链双歧杆菌等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益菌。
长新冠患者 好菌少坏菌多
研究结果显示,出现「长新冠」的患者,其肠道细菌多样性较低,「好菌」显著减少而「坏菌」则过多。至于没有出现「长新冠」患者,其肠道的微生态较多元化,与从未染疫人士相似。
「长新冠」是指新型病毒患者在病毒清除后,至少有一种症状持续四周或以上。根据中大研究结果,76%的患者在康复后的半年内,出现最少一种征状,包括疲倦(31%)、记忆力差(28%)、脱发(21%)、焦虑(21%)及失眠(21%),均是最常见的征状。
肠道微生态失衡或致后遗症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表示:「这是全球首个研究证实新型病毒患者康复后6个月内,持续出现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这现象很可能是导致后遗症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个别的肠道细菌种类与某些后遗症有特别关联,显示分析肠道微生态或可预测新冠肺炎后遗症。」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教授总结:「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个人肠道微生态,可能影响其出现「长新冠」后遗症的风险,此项研究显示透过调节肠道内的细菌,可以促进患者痊愈及减少新冠肺炎后遗症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