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不停变种,患者发病后出现轻重不一的症状,例如发烧、咳嗽、喉咙疼痛、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疲劳、腹泻、腹痛、鼻塞等。有部份人虽然没有确诊,但仍然出现与病毒相似的症状,例如咳嗽、肌肉酸痛等,怀疑自己已「中招」,担心自己是「有症状但无确诊」一族,其实可能反映为健康把关的免疫力正在下降。
免疫系统是一种防御机制,主宰人体健康,它决定了人会否更容易感染病毒,以及感染的频率。当检测到病毒等外来物质入侵(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时,免疫细胞便会产生抗体以击退入侵者;但当免疫系统减弱时,对抗能力便相应降低,令病毒有机可乘。其实,在病人身体中也可以找到杀灭病毒的抗体,但其抗体水平则存在差异。
免疫力急降4大因素
压力大
压力会形成皮质醇(又称压力荷尔蒙),过量的皮质醇容易破坏大脑中的海马体,也会抑制免疫系统,引发各种疾病。
休息不足、日夜癫倒
人的生理时钟(亦即画夜节律)在免疫系统扮演重要角色,人体内的微生物受大脑的画夜节律控制而发挥功能,可调节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反应,对抗感染。当生活作息日夜癫倒,生理时钟失效,令大脑释放出来的化学因子失调,使人经常感到疲劳及渴睡。
病后初愈、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用作治療细菌感染,可有效抑制或杀死细菌,或使其停止繁殖;但抗生素又有机会将好菌与恶菌通杀,削弱身体抵御病毒等外来物质的能力。因此,在服用抗生素疗程期间,补充益菌对健康的复原更为重要,不但可有助减低副作用,当疗程完成后,继续补充益菌可让肠道细菌更快恢复平衡。
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不仅是处理食物的消化器官,还决定身体的免疫力,因70%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肠道。当肠道的坏菌增加,抑制好菌生长,肠道的微生态便失去平衡(gut dysbiosis),抵抗病毒等外来物质的能力便大大减低。
G-NiiB「免疫+」微生态免疫力配方(SIM01),是全球首个而且是唯一根据新型病毒病人研发的精准微生物免疫配方,含有 3+3 最佳比例的天然活益菌,主要成份包括最矜贵活菌青春双歧杆菌,有助调节抗体水平,增强免疫力。研究结果表明,SIM01 可加速抗体形成,降低鼻腔病毒量和发炎指数,并促进康复。
中大早前另一研究已证实,新型病毒住院病人服用配方两星期内,所有症状消失。服用配方的病人,更有效产生新型病毒中和抗体,发炎指数明显回落。服用配方的患者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降低了 80%,而 B 细胞的比例则提高了 1.5 倍。
G-NiiB「免疫+」微生态免疫力配方(SIM01)由中大独家授权。
免疫+ 4大抗疫功效 (#临床验证)
- 88% 新型病毒患者服用配方2星期后产生抗体,所有症状消失
- 减低病毒含量,发炎指数下降63%
- 提升免疫力,促进新型病毒患者康复
- 90% 新冠患者服用SIM01配方一个月,一年内均没有出现新型病毒后遗症的任何症状
G-NiiB 免疫+
- 香港中文大学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研发
- 全球唯一根据新型病毒病人研发的精准微生态免疫力配方
- 富含珍贵青春双歧杆菌及长双歧杆菌
- 青春双歧杆菌及长双歧杆菌有助防止新型病毒症状不退或新型病毒后遗症
- 平衡肠道微生态,纾缓|偶发性便秘|肚泻 |肠胃不适|皮肤易敏
- 意大利专利锁菌技术,确保菌落数量能抵挡胃酸直达肠道
- 95%以上用家表示会继续使用「免疫+」
专业奖项
- 2022年亚洲最佳益生菌奖
- 2022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G-NiiB 免疫+| G-NiiB网店有售
网店:https://shop.g-niib.com
网址: https://www.g-niib.com
Instagram: g_niib |YouTube: G-NiiB
查询热线:2903 0700
Whatsapp: 9558 1584
相关医学文献:
Ogawa, Y., Miyoshi, C., Obana, N. et al. Gut microbiota depletion by chronic antibiotic treatment alters the sleep/wake architecture and sleep EEG power spectra in mice. Sci Rep 10, 1955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6562-9
Nishida, K., Sawada, D., Kawai, T., Kuwano, Y., Fujiwara, S., & Rokutan, K. (2017). Para-psychobiotic Lactobacillus gasseri CP2305 ameliorates stress-related symptoms and sleep quality.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123(6), 1561–1570. https://doi.org/10.1111/jam.13594
McFarland LV.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s for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Dig Dis. 1998;16(5):292-3079892789